“小男孩不是熊孩子,只是好奇害死人”。剧集播出之后,《无主之城》的编剧徐速在豆瓣区面对观众提出的疑问,做出回应和解释,并对剧中一切的开端,如此评价道。
甜宠剧《亲爱的,热爱的》让人上头,古装剧《陈情令》开拓出一个新武侠世界,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《宸汐缘》于暑期档竞争之时,《九州缥缈录》上线的消息又让网友们沸腾了。
爱奇艺自制剧《无主之城》却在这样的境遇下低调上线,为全网观众送上了夏日的清凉,一解甜腻之风。该剧融合了悬疑、冒险、AI、伦理等元素,以一种全新的题材类型亮相,孤岛冒险剧《无主之城》成为了这个夏天独树一帜的标识。
一座孤岛废城,一群不同背景、不同目的观光游客,还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,观察与被观察的关系中,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孤岛冒险剧《无主之城》构建了一个观察与被观察的世界,以社群群居的人为实验样本,探究的是人与人,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。
《无主之城》既非甜宠题材,又无流量明星撑场,单就题材和配置上来说,都不是最占优势的那一个。但若论内容,这部以悬疑冒险为主,辅以科幻元素的剧集,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内容类别。它是克制隐忍又残酷的,困境中丛林法则被放大,人性对碰在稀释血腥后被直接呈现。
《无主之城》剧情走向和人物角色在困境下做出的选择,也足够让人玩味。片头的展现像一把通关钥匙,点题内容又与观众直接交流,如同《纪念碑谷》中的王国巫师对艾达公主的通关指引。结尾时引入的AI日志设定,也时刻提醒观众,相比以往的冒险剧,《无主之城》是一个全然新鲜的题材。
剧集播放过半,《无主之城》收获了网友的口碑关注,从微博上安利而来的观众们,在弹幕区里热热闹闹地讨论剧情。甚至有些反馈在出品人、制片人李亚平看来,是出乎她意料之外的,有人已经猜到了《无主之城》中的幕后大Boss。
孤岛冒险剧的“冒险”
严格意义上来说,《无主之城》是暑期档中少有的创新题材作品。首个孤岛冒险题材,包含了科幻元素,探讨人性与科技之间存在的恒定命题,以“爱”为桥梁,《无主之城》展现的是人类在面对自然与自我两种极致困境下,与自己、与他人、与人工智能的关系。
李亚平一开始就对这个题材感兴趣,时间可以追溯到2014年。
当时《匆匆那年》《灭罪师》《心理罪》等作品为网络剧日后的流派率先定了调,自此之后落地现实的青春剧,IP改编的推理悬疑剧,丰富了台网观众的观看选择,并被视为一种安全的打法,成为大家竞相复制的题材。
题材创新、制作风险大、受众门槛高的《无主之城》,在最初和平台接触的时候,遇到了阻碍。李亚平回忆到,当时播出平台对这个概念都挺喜欢的,但是对市场风险也心有戚戚。最终,经历了不断的磨合和剧本的修改,爱奇艺自制剧负责人戴莹相中了这个项目。
“爱奇艺看中这个故事的两点,一方面它觉得题材创新,和其它故事之间存在一定的题材差异化。另外看中的是作品中含有的科幻元素。”和当时市面上比较火、成功率高、复制性高的网剧不同,《无主之城》既非大IP,也没有可参考的案例,是当时国内类型剧中的新风格作品,类型非常独特。
尝鲜,就意味要承担风险。“科幻元素一直存在争议”,李亚平很坦诚的说道,“科幻元素到今天都是标新立异的,但从完成度而言,对故事和制作的要求非常高,对观众的代入感非常有挑战性。”
《无主之城》里,李亚平和团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,π。它以人工智能的身份,参与故事叙事,甚至对剧集的整体走向起到关键作用。它是整个孤岛冒险事件背后的一双眼睛,是观察者、学习者的身份。它被人类创造,并试图替代人类,但又被人类感动,学会了爱的意义。这的确是影视剧角色里一个大胆的尝试性设定,是一个充满浪漫与诗意的角色。
《无主之城》的故事,李亚平和团队成员打磨了三年之久。最开始,她先找到了好友蔡骏,对他讲,自己想要一个故事,她希望这个故事要有假定性、游戏感,但同时又能让普通观众有代入感。于是双方就这么琢磨着,《无主之城》最初的故事底盘先出来了。
她不想做爱情剧,从始至终她都是奔着悬疑剧去的。“我觉得最初跟他聊,就不是跟一个写爱情小说的人聊,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变的,肯定是它的悬疑性。”蔡骏是悬疑大师,作品中不乏对孤岛、空城、悬疑内容的刻画,包括《荒村公寓》《蝴蝶公墓》《天机》在内,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。
李亚平对《无主之城》的要求是:情节要有追看性,让人欲罢不能;要塑造好的人物角色,魅力四射,让观众又爱又恨;同时故事的价值观层面还得是积极和向上的,弘扬真善美。2017年编剧徐速让《无主之城》的故事彻底落地了,他将故事人物进行细化处理,情节设计更加完善,前后剧本修改了十几稿,才达到让平台满意程度。
“我们重新把过去的故事基础进行了梳理,保留了孤岛冒险悬疑的设定,但在人物设定上做了加强和优化。”现在看来包括罗燃、陈立在内,很多引发观众热议的角色,都是那个时候做出的调整。而新颖的故事设定之外,他们也对游戏感做了加强处理。
“装置感”与实验性
从剧本定稿后正式筹备再到上线播出,整整两年的时间。这两年里,观众更习惯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完成娱乐活动。影视剧的播出形式发生诸多改变,人工智能和新的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,这多少也影响到李亚平和团队创作的一些想法。
剧集开头的警句、片中的暗喻台词、AI实验日志界面、人类社会行为观察等等,由这些内容构成的《无主之城》像是在追求一场“装置艺术”的极致表达。
作品上线当天,充满故事感和艺术风格的片头率先吸引了观众。因为爱奇艺VIP自动跳过片头,有的观众在看到弹幕提示后,又退出重新看了一遍。
“片头是整部剧的缩影。”监制、导演许晓阳如是说。观众现在看到的片头是在项目后期最初就已经构建好的蓝图设计,含有贯穿整部剧始终的故事和场景元素。从元素的整合,到分镜设计一直在打磨,中间也经历过很多次修改调整,最后上线的时候,拿掉了很多内容,“有太多精美的画面我们没往里放,因为怕剧透。”
整个片头用全CG去设计制作,许晓阳要求片头既要有科幻、悬疑、故事感,又简洁有寓意还不能太剧透。现在的片头是按照故事发展和情感逻辑连接的,从火车误入隧道后进城,再到受到蝙蝠袭击、遇到感染者,之后女主母亲信笺的线索,人工智能的成型过程片头都进行了故事化的展示。
开头的前三个镜头从隧道、广场再到城市街道营造了空城破败的悬疑气氛,紧接着的四五六这些镜头,展现的是人陷入困境时的挣扎,之后档案柜、信笺承载的是情感线索,从暗房开始,观众越来越趋近于真相。
“后面还有蓝色的机房,将要成人的π,最后是整座荒城的形状”,为了和剧的主旨内容契合,许晓阳他们将荒岛设置成人脑的形状,“从第五集陈立的那张地图上,能稍微看出来一点整个岛是一颗人脑的形状”。有意思的是,无主之城坐落在一个科技岛上,所以整座城市内规划得如同电脑主板一样,非常整齐。
不过在许晓阳看来,包括片头和片尾的AI日志界面等是观众一眼能发现的后期特效,真正考验功夫的其实是那些“看不见”的后期。
“这部剧的特效量是非常巨大的,时间短,部分镜头难度也很大。我们整部剧大概有四千多个特效镜头,时长近6个小时。几乎占据了整部剧的1/3,但有太多特效镜头其实是观众捕捉不到的。”
剧组拍摄是在真正的岛屿上拍摄,故事场景借助实景,但《无主之城》主城是需要营造废墟感的,前期拍摄的诸多遗憾和不足需要后期优化补救。比如开头罗燃一行人从隧道出来的那个铁皮出口,就是经过后期制作的,“广场、车站、超市、街道、酒店、医院、安全处、孤 岛、十字建筑等,所有破败质感的气氛营造,其实我们都是特效做的。”
剧中类似质感的场景制作大概有1200多个,不乏字面招牌、路面纹路、斑驳墙壁、废弃车船等的制作。仅仅第一次出场的那只吸血蝙蝠的特效镜头就改了61稿。剧中所有的蝙蝠都是由专门的一家特效公司制作完成的。
的穿针引线作用,又承担着寻觅真相的重要作用,还与男主之间有感情线铺展,承担一定的感情功能,角色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。李亚平面试演员的时候,见了好几波人,最后敲定了许龄月。在她看来许龄月的气质很符合江雪本人,既独立又具亲和力,虽然是邻家女孩的长相,但却能让人“信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