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锦衣之下》正在热播,这一回在剧中我们又听到了六扇门这个组织。许多人肯定不是第一次听说六扇门这个组织,在很多武侠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碰见六扇门这个称谓,而且总是被当做一个重要的部门或组织来看待。那么六扇门是什么?历史上真有这个组织吗?
锦衣之下
真实的情况是,这个部门完全是子虚乌有的。电影的编剧也好,小说的作者也罢,他们是盗用了古代的六扇门的概念,重新编造了一个他们想象中的部门。中国古代,确实有六扇门这个概念,也确实与司法有关,但是六扇门从来指的都不是一个部门,而是指三法司,就是朝廷上负责司法执行的三个部门,每个部门两扇门,合计六扇门。因此六扇门指的是三个部门。
当然,所谓三法司,历朝历代的规定不同。最早在战国时期,商鞅那个老家伙帮秦国变法,他就定下史上最早的三法司体系,他在《商君书》中指明,朝廷的司法系统设置应该是“天子置三法官,殿中置一法官,御史置一法官及吏,丞相置一法官”。
锦衣之下六扇门
后来这一套做法被汉朝继承,于是“殿中置一法官”成了廷尉,“御史置一法官及吏”成了御史中丞,“丞相置一法官”则成为节制朝中大臣以及皇亲国戚的司隶校尉,只是司隶校尉这个官职最终脱离了司法体系,成了单独的一个地方官,有了自己的行政区域。
廷尉在后来逐渐演变的过程中,慢慢的名字变成了大理寺。御史中丞则发展壮大,变成了一个大组织,称为御史台,后来到了明朝,御史台被废除,改叫都察院。司隶校尉淡出司法体系之后,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,官制体系中出现了刑部,取代了司隶校尉,称为三法司的一员。
六扇门是什么
三法司的分工随着历史的演变,出现过一些变化和交叉,但是御史或都察院的作用比较固定,都是监察部门,负责监督官员、弹劾百官,算是专门给皇帝打小报告的部门,很烦人。大理寺和刑部的权力发生过转变,在唐宋时期,大理寺负责审理案件,而刑部负责复核案件;到了明清时期,反过来了,刑部负责审核案件,大理寺负责复核案件。
无论是京剧还是评书、相声,在这些传统艺术作品中,经常会出现“三堂会审”这个词,这个词的意思就是,由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这三个司法部门共同审理一个案件。所以说,不要再被那些不靠谱的电视剧误导了,六扇门从来都不是一个衙门,是三个衙门。